Curator on: Huang ShuQin

生活中的裂缝 —— 策展人:Dongdong

《无题》(上海街头表演)

倾听他人的声音,对外界的行为作出回应,把自己当成一面忠实反映现实的镜子或者一个吸纳不同声音的容器,是黄姝琴一直试图在自己的艺术实践里尝试的,她称之为“呼应”(reflection)。

反馈是否会带来不一样的视角?是否会在众人习以为常的世界里激起一点涟漪?姝琴总会觉得所有被众人接纳的“规则”,所有的“习惯”,所有的“不成文的规定”,都值得被推敲。对她来说,若把生活是一个已经在沿着固有轨迹运作的机器,那么她试图找到其中最微不足道的裂缝,在所有的“正常”中间可以被推敲的“不正常”。“倘若不把事情当成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郑重提出,那么很可能就会在‘大家都是这样的’,‘忍忍就算了’这样的想法里过去。难道一个人还可以跟其他所有人都接纳的东西对抗吗?可是一旦被郑重提出来,就好像弗洛伊德说由潜意识走到意识里那样,认知到的同时,症状就会被改善。”姝琴的艺术实践,取自于日常生活中微小的瞬间并加以放大,作出忠实的记录和回应。

在场与编织

“联结”是她一直探索的主题。然而,若要运用“呼应”(reflection)去完成对于日常裂缝当中的观察,艺术家必然要身处其中,并且建立自我与外部的联结。而要重现日常中的叙事并加以演绎,“模仿”——也就是行为表演,是最好的方式。在姝琴的表演中,她将自身呈现的虚构空间和观众们身处的现实空间互相重叠,而观众作为观察者,同样参与到了虚构的叙事中,并由各自的视角出发将故事补充完整。在叙事开展的同时,所有在场的人都被编织进了同一语境之中。各自轨迹则随着移动留下不同的线条,相互交错,碰撞成结,进而成“网”。社群的编织便是如此,也是姝琴认为呈现个人观察最好的方式。

《Ne(s)t》

《太初之境》

女巫

女性主义是姝琴在“日常生活中的裂缝”里格外关注的主题。作为一个女性,她的生活里充斥着需要被强调、但是无人在意的“裂缝”,甚至有时连艺术家自己也不曾发觉我在沉默的忍受。姝琴对于女性身份的自我剖析来源于自身的经历、家庭与亲密关系。在作品《无人之境》中,她将剧场环境设定为 " 一个女孩的房间 “,展示了女性在异性亲密关系中遭受的压力和无形暴力。

《无人之境》

“女巫”是她为这次展览作品定下的主题基调。她认为这个词很好玩。何为“女巫”?最简单的意思,就是指让其他人(特别是男性)害怕的女人,危险的女人,会魔法的女人,会害人的女人。女巫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女人”,但也同样是女人。女巫代表了不符合主流社会群体的女性。在西方猎巫运动盛行的年代,独居或寡居的单身女性,帮助女性生产和堕胎的接生婆,会通过草药疗愈他人的女性,统统被视为最危险的女巫们。而背后的原因,只不过是因为她们没有依附于一个男人,没有做一个理所当然应具有“母性光辉”的女人。而在她的作品《女祭司》中以维特塔罗牌和西方占星术为灵感,试图探讨一个女性的两面性:智慧、纯洁的女祭司,和她的黑暗面,充满欲望和野心的莉莉丝。在希腊神话中,邪恶的女巫美杜莎本来是雅典娜神殿中的女祭司,因受了海神波塞冬的强迫与玷污,而被赶出神殿。善与恶本是一体,而邪恶的美杜莎,则是每一个女性都有待自我发掘的内在力量。

《La Peste》

《La Peste》

黄姝琴(Shuqin Huang)

剧场导演,艺术创作者。本科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艺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黄姝琴从事多媒介艺术实践,包括装置艺术、行为艺术以及与剧场艺术。她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女性主义与后人类主义,作品在现实与虚构之间摇摆。目前她关注不同文化中女性在社会和亲密关系中遭受的合理化隐形暴力。她擅于利用布料、编织装置,并结合肢体表达,以身体为媒介,探索沉浸式交互体验。

个人剧场编导与制作:

2024.02——【太初之境】,老钢厂艺术中心,西安,中国

2024.01——【太初之境】,莫须有,北京,中国

2023.12——【太初之境】,清华大学,北京,中国

2023.08——【太初之境】,仓山影剧院,福州,中国

2023.04——【NE(S)T】,中央圣马丁,伦敦,英国

2022.11——【High Priestess】,中央圣马丁,伦敦,英国

2020.12——【无人之境】,上海,中国

2019.12——【Perhaps We Should Stay】,切尔西艺术学院,伦敦,英国

Previous
Previous

Curator on: Tang Lan

Next
Next

Curator on: Corbin Ferguson